青奧會淡化了金牌和競爭意識,比起奧運會主要追求競技目的和過度商業化的趨勢,青奧會突出教育理念,更具有社會意義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的特色小吃,雖然味道談不上“驚世駭俗”,但其獨特的風味還是讓人贊不絕口。南京青奧會就像一碗普通的鴨血粉絲湯,論大牌明星(食材),在4000多名青少年運動員中能叫出名字的寥寥無幾﹔論競技水平(味道),青奧會的比賽成績與奧運會、職業賽比隻能算“小兒科”。但這樣一場看似平淡的青奧會,卻贏得各方叫好,個中滋味須得好好品嘗。
青奧會的確有屬於自己的味道。在項目設計上,無論是號稱“史上最大的體育課”的百人混合接力賽,還是專門為青奧會量身定做的“三人籃球”,以及本屆青奧會15個大項、17個小項設置的混合混編團體賽,這些專為青少年設計的比賽內容令人耳目一新,為青奧會貼上了獨特的標簽。
在理念方面,青奧會給人一種“滌濁揚清”之感。淡化了金牌和競爭意識,努力營造節日般的快樂氛圍,讓“重在參與”的意義大過“錦標主義”的追求﹔比起奧運會主要追求競技目的和過度商業化的趨勢,青奧會突出教育理念,更具有社會意義。雖然隻辦了兩屆,卻沒有給人“小奧運會”之感。
開創之初,有人曾認為青奧會走入了刻意抬高文化教育功能的誤區。的確,南京青奧會上4個系列20類28項文化教育活動輪番舉行,讓本來就不突出的競技色彩更加淡化。但從實踐來看,強調文化交流並不妨礙選手們在賽場上對“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磨礪自己的同時也感染了觀眾,讓比賽過程成為一種教育。
青奧會期間,一些項目提出希望借青奧會之勢努力沖進奧運會。對某些項目來說,或許搭上“奧運會”的便車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那些已經深受群眾喜愛、被青少年廣為認可的體育項目大可不必削尖腦袋往裡面鑽。要知道,比起“五星級酒店”(奧運會)的大餐,在路邊攤吃鴨血粉絲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2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