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風力不夠等待了三天之后,青奧會帆船比賽終於趕在暴雨來臨之前,在24日進行完了最后一輪比賽。同一天,倫敦奧運會帆船冠軍徐莉佳也收拾好自己的行囊,登上了前往倫敦的航班,繼續自己的留學生涯。
回顧自己在南京度過的這十天,徐莉佳說:“青奧會對我、對小選手而言,都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身邊圍滿學生
去年11月,國際帆聯向徐莉佳發出邀請,希望她能擔任本次青奧會的仲裁,徐莉佳欣然答應。這些年,她開始致力於帆船運動的推廣,青奧會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她可以和孩子們親密接觸。
五位仲裁裡,徐莉佳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奧運冠軍的身份讓她的身邊總是圍滿了“學生”,“有的來跟我討教技術,有的來問我規則,還有的跟我分享練習帆船的經歷。”
比賽之余,徐莉佳拿出自己創作的漫畫“教材”,給孩子們上起課來。
中外大有不同
徐莉佳的“學生”幾乎都是國外選手。由於帆船項目在我國的普及程度不高,浙江姑娘吳琳俐是參賽的唯一中國選手。和熱情的國外選手相比,15歲的小吳顯得有些?腆。
對於中外孩子們不同的態度,徐莉佳深有體會,“這可能和中外文化差異有關,國外的孩子們更善於問為什麼,課本上找不到的答案,就會去實踐中尋找。我有時也會想,如果我小時候有青奧會的話,我應該可以和國外選手、裁判交流得更多一些,學習得更快一些了。”
提問收獲更多
青奧會開賽至今,“與冠軍對話”的活動已經在青奧村舉行了三場,場場爆滿。中國的田徑冠軍劉翔如何度過運動生涯的低谷﹔ 澳大利亞鐵人三項女將艾瑪·斯諾希爾的眼中,年輕運動員該如何平衡私生活和運動訓練之間的關系﹔為什麼倫敦奧運會冠軍克洛斯認為,每天吃牛排都不用擔心脂肪過剩……冠軍們分享親身經歷,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但讓人遺憾的是,除了劉翔那一場對話外,其他活動中參加的中國選手不多,敢於“舉手”提問的就更少了。
“在一場比賽中,小選手們可以學到許多:如何面對困難,怎樣堅持到底,團隊合作的意義……這些都是訓練或者教科書中沒有的,”徐莉佳說,青奧會這樣的比賽,和冠軍對話的機會實在難得。
如果像國外選手一樣學會“舉手”敢於提問,中國選手會成長得更快些。(龔潔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