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奥会有可能出现中国北京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共同主办的情形吗?”今天下午,在“2014~2015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滑雪协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遇上了一个问题——依照国际奥委会刚刚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共同主办,已由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地时间12月9日,为期两天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特别会议在摩纳哥蒙特卡洛闭幕。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拉开了现代奥运会历史上最为剧烈的一次改革大幕。诸如,奥运会由申办制变为邀请制,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可以由一个变为多个,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加比赛大项等。这些改革意向一旦实施,势必将颠覆性地改变奥运会的现有赛制和规则。
因此,当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只剩下北京(与张家口联合)和阿拉木图时,记者提出的“北京与阿拉木图合办”的猜测,也成为一条既符合国际奥委会新政又能让两个国家皆大欢喜的出路。不过,任洪国明确回应:“北京(与张家口)有能力独自办一届冬奥会。”
可国际奥委会为什么突然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依然令人好奇。
让奥运会不再是“大国游戏”
国家体育总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奥委会已经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时候。”
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从最早的6个最终缩减至两个,便是例证之一。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有6座城市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但随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波兰的克拉科夫、乌克兰的利沃夫和挪威的奥斯陆先后宣布放弃申办,最终的候选城市只剩下中国的北京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任海表示,2022年冬奥会只剩下两座申办城市,是冬奥会吸引力大幅降低的体现,“今年的索契冬奥会,耗资高达510亿美元。”任海表示,索契冬奥会如此高昂的花费,让很多对举办冬奥会有兴趣的城市望而却步。其实,冰雪运动开展得好的国家很多,可为什么这些国家都不愿申办冬奥会?这引起国际奥委会的注意。
至于夏奥会,早已沦为“大国游戏”。希腊是近20年来唯一举办过夏奥会的“小国”,但整个国家因为那届奥运会负债累累,直到举办奥运会10年后仍未能走出经济困境。
任海表示,基于降低奥运会花费,让更多的中小国家有能力承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才提出一系列改革的决定,诸如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可以由一个变为多个,也允许跨国联办奥运会,就是为了降低奥运会主办国家的经济压力;至于奥运会由申办制变为邀请制,也是为了让奥运会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中小国家,只要国际奥委会评估认为,某个国家有能力承办奥运会,即可邀请这个国家承办,这可以减轻中小国家在申办奥运会上的花费,也可避免中小国家在与大国竞争奥运会举办权时,陷入几乎没有胜出机会的尴尬处境。
赋予奥运会主办国增加奥运会比赛大项的权利,是国际奥委会改革的一大亮点。若这一政策在2008年之前实施,可能武术已经“挤”进了奥运会。任海表示,这一项政策主要也是为了增加奥运会对主办国的吸引力,不过,增加项目也意味着要减少一些项目,所以哪些项目能够增设进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还要进行评估,比如有多少国家或地区开展这个项目,项目的观赏性、竞争性如何等。
让年轻一代重新激发奥运热情
但减少举办奥运会的花费,增加奥运会吸引力,让奥运会不再是大国、富国的专属,还只是此次国际奥委会进行大幅改革的原因之一。
“早在10年前,国际奥委会就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年轻一代对奥运会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任海表示,“奥运会观众的年龄在增大。国际奥委会在欧洲的调查显示,16岁以下青少年对奥运会的关注度明显较低,奥运会的主体观众主要是40岁左右及以上群体。国际奥委会从2010年开始举办青奥会也与希望吸引青少年有关。如果奥运会的观众呈老龄化趋势,可想而知,它未来发展的基础会变得越来越不牢固。”
建立全球性的奥林匹克专门电视频道正是国际奥委会希望扩大奥林匹克对青少年影响力的举措,任海表示,“国际奥委会希望增加奥林匹克在奥运会赛期之外的影响力,实现奥林匹克365天的传播。让奥林匹克与青少年的教育结合起来,持续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奥运会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怎样体现奥运会独特的价值。
任海表示,“体育本身的价值正在‘空壳化’,奥运会的商业价值、政治价值看起来很红火,但奥运会的‘本’与‘标’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体育的自身价值是奥运会的‘本’,商业价值、政治价值这些都是奥运会的‘标’。好在,国际奥委会这几年的一个变化是,越来越强调社会责任。体育的这种社会责任是奥运会人文价值的重要体现。”
从这次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看,在奥运会的组织管理上,国际奥委会对参与各方的态度也有转变,从过去对外招标,类似把奥运会当作商品,谁符合要求谁来办,变为希望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办好奥运会。更体现出奥运会是整个人类的一项事业。
在对运动员的管理上,也从过去要求运动员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变为提出“保护运动员”的概念,更显人文关怀。
改革势在必行 操作难度很大
2013年新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巴赫,在竞选之际就提出了对奥运会进行改革的计划,这也是其当选的主要原因。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贿选丑闻发生时,巴赫就是当时对奥运会申办规则进行改革的主要策划者。这样一位改革派人物成为新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实际上也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委员对奥运会必须进行改革的共识。
“现在,国际赛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各个单项组织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顶级赛事,世界杯、世锦赛和各类商业比赛等等。奥运会面临与其他大赛的竞争问题,国际奥委会与国际足联、国际篮联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存在竞争关系。”任海表示,国际体育赛事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国际奥委会不主动寻求改革,未来势必会面对越来越困难的生存境地。
国际奥委会此次《奥林匹克2020议程》涉及40条改革意向,获得参会委员的全票通过。
“国际奥委会这次的改革决心很大。主席巴赫是击剑运动员出身,也是很有勇气的一个人。”任海认为国际奥委会改革走出的这一步非常重要,但改革的前景如何却很难预料,“巴赫现在只是提出了改革意向,这些意向未来怎么操作,可能有很多问题。”任海表示,“比如,以后是邀请城市办奥运会。但什么样的城市可以成为受邀城市,界定起来也是很模糊的。再比如,奥运会以后可以不在一个城市办,甚至是跨国办,但奥运会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是综合性运动会,如果把它分散开,没有了规模就削弱了影响力。奥运会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由一座城市办,就是因为要有一个聚合、综合的效应。奥运会有些项目如果单独办比赛,不会有那么大吸引力,但所有这些项目合在一块儿办比赛,那产生的影响就不一样了,正所谓1+1>2。还有些奥运会项目,如果单独办比赛,影响力和观赏性不如这些项目的单项世界大赛,比如足球、篮球,那么,如果奥运会的这些项目分散开来举办,又如何与单项世界大赛竞争呢?奥运会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但又不能规模太大,这种度怎么掌握,操作起来难度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