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屆青奧會的表演項目,“南京2014武術比賽”將於22日在“全國武術之鄉”南京市高淳區開賽。8月17日開始,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武術運動員已陸續抵達高淳。國際武術聯合會執行副主席吳廷貴透露,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將於22日親臨武術比賽現場,為獲得首金的運動員頒獎﹔而國際奧委會前任主席羅格將於24日為獲獎運動員頒獎。
武術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在北京奧運會時,就曾以表演項目形式出現。而在此次青奧會的比賽中,武術不但同樣以表演項目身份出現,同時更在本屆青奧會大力推廣的體育實驗室中出現。這些,都是“武林人士”為了推廣武術做出的努力。
入奧最大困難在限項
武術入奧是“武林人士”的最大心願,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成為表演項目之后,武術距離正式加入奧運會大家庭還有多遠?吳廷貴認為,武術入奧最大的難點在於奧運會的項目限制。“最主要的挑戰就是奧運會限制了項目,隻允許26到28個大項。”吳廷貴說,“我們期望以后奧組委可以改變游戲規則,允許更多的運動進到奧運會,同時減少小項的數量。”
國際武聯特別代表王筱麟則認為,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相比,武術如今距離奧運會還是更近了一步。“通過北京奧運會的武術比賽,對世界武術的發展還是起到了推動作用。我沒有具體的數字,但當時國際武聯大概有116個成員國,現在已經有149個成員國。這個數字橫向比較可以排到中上等。”
王筱麟舉例說明,武術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世界各地舉辦的武術比賽數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規范,青少年在武術比賽中的比重也在增加。
吳廷貴對此也深有感觸:“武術這個項目這6年來有兩件標志性的事件:一是北京奧運會的武術比賽,一個是武術進入到2020年奧運會的備選項目。2008年之后,很多南美國家都得到了本國體育部門在武術項目發展上的支持。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最大優勢在於觀賞性
武術想要以正式項目的身份進入奧運會,必須和其他無數項目進行競爭。那麼,它究竟拿什麼去和別的項目比較?吳廷貴認為,武術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觀賞性。“武術包括套路和散打,這兩年我們主推的是套路,這和其他項目相比是獨樹一幟的,特別是太極拳的比賽,剛柔並濟,觀賞性特別強,很有特色,並不比其他運動差。”
近幾年,武術自身也在不斷進行調整,讓比賽更具觀賞性。王筱麟用太極拳舉了個例子,他雖曾擔任過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可當年他自己在看太極拳比賽的時候,也會覺得時間特別漫長,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太極拳比賽是武術比賽中最受歡迎的,因為加上了音樂,而且在自選套路的比賽中,很多運動員會使用360度單腿支撐,這個動作真的令人心驚肉跳。這些好的嘗試,都讓比賽變得更好看。”
除了動作上的變化,武術如今在裁判規范上也盡量做到公平公正。王筱麟說:“我們現在在比賽中都用計算機聯網打分。同時為了防止過多的人為因素,同組裁判必須分開坐,避免裁判在打分過程中交換意見。”國際武聯近幾年加大了裁判的培訓力度,與北京奧運會時亞洲裁判居多的情況相比,南京青奧會的武術裁判已經漸漸涵蓋了五大洲。
吳廷貴認為,武術在年輕人中的推廣正在迅速發展,目前我國香港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甚至將武術列為中學課程。“推廣武術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最近的十幾年中,我們還是看到了武術發展的巨大進步。”他說。
此次,巴赫與羅格到場為武術比賽頒獎,對於“武林中人”而言,無疑又是一大鼓勵。
■花絮
羅格拜師學中國太極
在18日的“南京2014武術比賽”新聞發布會上,組委會透露,國際奧委會前任主席羅格將會在南京學習太極拳。而他的老師將會是已經退役的中國太極拳名將、原廣東隊隊員張芳。
王筱麟介紹,其實羅格早在擔任奧委會主席期間就對武術充滿興趣,他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觀看過中國武術隊的訓練,並且去少林寺觀看過少林武僧的功夫表演。在多方觀摩后,羅格喜歡上了太極拳,並提出要求,希望能找人教他打太極。
這次來到南京后,羅格又一次提出希望學習太極拳,這一次則終於如願。負責為她教學的將會是原廣東隊隊員張芳,“她的太極拳底蘊特別足”,王筱麟這樣形容張芳。
張芳告訴記者,按照計劃,她會給羅格上5節課,每節課1小時,教學地點則是羅格下榻的酒店。在第一天進行探底后,張芳已經開始正式教學,羅格學的是入門級別的八式太極拳。目前羅格已經上了3節課,張芳表揚自己的這位“學生”,“他學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