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号召市民“上赛场”
一项发展时间仅三年的业余联赛如何在2018赛季动员809476名市民、250万人次参与?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2019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上,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作了典型发言。赵光圣介绍说,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平台整合资源,建评估指导体系等具体举措,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全民健身赛事资源方面的作用,推进“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引导社会力量安全办赛、规范办赛、欢乐办赛,号召市民“一起上赛场”,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已经成长为当地市民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赛事。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自创办之初,就将项目设置定为项目联赛、项目系列赛和品牌特色赛事活动三大板块。今年,项目联赛的数量增至12项,分别是:七人制足球、五人制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围棋、轮滑、跆拳道、龙舟、广播操。其中网球、龙舟、广播操是今年新入围项目。项目系列赛,则由原来的 “37+X”项升级为“46+X项”,新增了太极拳、广场舞、滑雪、桨板等9项当下热门项目,“X”项目主要针对其他未纳入46个项目的小众体育项目,如高智尔球、毽球等。在品牌特色赛事活动方面,由原来的“12+X”项增加到“19+X”项。新增了上海市民排球节、上海市民室内健身嘉年华、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大赛、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等7项,同时还增加了区级版块,引导各区培育自身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充实了品牌特色赛事活动的内容。
对于“放管服”改革,赵光圣在汇报时说,通过举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不断地深化全民健身赛事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丰富了全民健身办赛主体。三年来,参与城市业余联赛的社会力量逐年递增,今年,2019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吸引300多家企业、协会,共500多人参与了推介会,达到历年之最。
为了突出全民健身赛事“放管服”改革的新机制,上海体育部门在“精准服”上下工夫,为办赛单位做好了一系列指导服务。加强培训,建立“三员一团”服务模式,完善月度赛事目录发布制度。通过城市业余联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群众赛事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体育民营经济发展。城市业余联赛不仅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赛事的热情,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上海的体育事业及产业的长足发展。通过支持民间办赛主体和体育组织的成长,使得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间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合作更密切,办赛更高效。赵光圣表示,通过搭建平台,在市级城市业余联赛的“公转”下,各区体育局积极“自转”办赛,进一步通过区级城市业余联赛平台整合资源、释放市场活力,16个区“一区一品”的区域化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格局已初步形成。市级平台带动区级平台协同发展,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平台越来越大,参与办赛主体越来越多,市场活力越来越强。
全民健身事业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市场的力量一同推动,主管部门也对社会力量举办的赛事活动给予充分支持和指导,只有通过引导和培养,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更多高质量、规范化的品牌健身活动才能不断地涌现。为此,上海市体育局不断地完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各项标准化体系,越来越多的办赛主体在“摸爬滚打”中得到磨炼和提升。一大批具有优质办赛、创新办赛能力的社会办赛主体通过城市业余联赛的孵化和培育涌现出来,城市业余联赛让更多办赛主体自身得到了进步,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对于上海市业余联赛下一步发展,赵光圣也作了介绍:“通过加强积分制试点,加强专业指导,加强资源整合,扩大健身人群、提高健身水平、传播健身文化、弘扬体育精神,为满足上海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转自4月2日《中国体育报》05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