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籃球>>CBA

CBA即將引入“鷹眼技術” 會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2014年09月06日09:36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CBA即將引入“鷹眼技術” 會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鷹眼技術”能否減少CBA判罰糾紛還有待驗証。資料圖片

  在前天召開的CBA聯賽委員會上,中國籃協宣布,新賽季CBA將試行教練可以擁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挑戰”裁判判罰的權利,在“死球”狀態下,要求裁判通過錄像回放系統就某個判罰做出回放觀看,如果“挑戰”成功,判罰失誤也會被糾正,但教練不再擁有挑戰機會﹔如果“挑戰”失敗,那麼該隊將減少一次暫停,而一旦暫停都用完,那麼教練將被判罰一次技術犯規。在網球、排球等項目中,“鷹眼挑戰”已被人們熟知,倒是CBA“鷹眼時代”最終走向何方,我們不妨帶著好奇和疑惑去猜想……

  猜想1

  籃協好心辦了壞事?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籃協引入“鷹眼”技術,初衷一定是好的。CBA裁判問題在最近幾個賽季中被人們詬病非常多,這也成為一些爭議事件發生的“導火索”。這一項決議的通過,也表明了籃協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之前情況的調整,避免上賽季類似的爭議再次出現。而這樣的方式也是對裁判工作的一種監督,提醒他們要時刻把握好手中的哨子。而裁判能否借助科技手段來彌補自身不足,觀看錄像回放能否成為裁判的有力助手?答案是——不一定。首先,這次引入錄像回放的新規定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每次裁判判罰都可以被“挑戰”,而是有些限定條件,如三分還是二分,球出手的時間是否到時,以及到底是哪方球員將球碰出界等等,於是,一些類似於走步、帶球撞人等判罰環節依舊存在著真空。

  “我感覺,錄像回放技術並不能限制裁判什麼,如果裁判想要做球,依舊會有很多的手段。”一位圈內人對揚子晚報記者說。另外,一場比賽各隊隻有一次“挑戰”機會,勢必各隊都倍加珍惜,也就是說,不到生死存亡的時刻,“挑戰”肯定不敢亂用,而到決定生死的時候,明明很清楚的判罰,失利一方也會死馬當活馬醫,提出挑戰,從而耽誤時間,久而久之,破壞整個聯賽的觀賞性。

  猜想2

  裁判們如驚弓之鳥?

  中國籃協引入“鷹眼技術”,說白了,是為監督裁判的。在無形中,它也給裁判帶來另外一些壓力。一位江蘇籍著名裁判對記者抱怨道:“這樣一來,我們好多吃不太准的判罰,都不敢判了,因為怕犯錯。原來,裁判這行心理壓力大,已經承受不住,現在這一搞,肯定更加承受不住了。”

  江蘇知名裁判王文凱看出了新規則的一些漏洞,他進行了詳細解讀:“允許教練在比賽中間‘挑戰’判罰,出發點當然是減少爭議情況的發生次數,讓比賽尤其是關鍵時刻的判罰更公正和准確,但是它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第一,裁判的心理壓力再次加劇,這不利於他們的賽場吹罰:第二,錄像回放系統的硬件條件能否滿足裁判的再次判斷需求,也是一個問號。在這方面,我們的聯賽和NBA比,差得遠。第三,可能會使得比賽的流暢性打一些折扣,尤其是出現那種即使借助錄像回放系統,仍然無法快速、清晰判斷的情況。”

  猜想3

  “蹩腳”的模仿成笑話?

  客觀地說,CBA的鷹眼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偽鷹眼技術。硬件達不到,讓回放新規形式大於內容。也就是說,網球、排球以及NBA賽場上有些“高大上”的鷹眼技術,到CBA這,不過是個“蹩腳”的模仿,稍有不慎,還有可能成為笑話。

  在此,我們拿CBA和NBA做個對比,職業化程度最高的NBA,裁判可以針對更多的賽場情況,通過錄像回放系統進行再判斷。而且,由於硬件設施的有力保証,NBA在錄像回放上能做到裁判第一時間就某個判罰進行重新核對,效率很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NBA是裁判決定是否進行錄像回放,並沒有教練“挑戰”之說。而CBA裡,一定是教練挑戰裁判的權威,這種被動和主動的挑戰,區別很大。

  “無論是攝像機位數量,還是畫面質量,以及及時性等方面,我們都存在著一定差距。” 一位籃協官員承認了兩者的差距。如果不留情面地說,CBA這次鷹眼改革,更像是一次“蹩腳”的模仿,當然,它會不會成為笑話,還需要在實踐中印証。(刁勇)

(責編:胡雪蓉、楊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