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冬奧 北京堅定兌現承諾

褚鵬

2021年02月04日09: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非凡冬奧 北京堅定兌現承諾

北京冬奧會從申辦成功,到籌辦組織、場館建設運行,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五年半時間。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方針得到了最好的實踐。

北京冬奧會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籌辦成果豐碩,現在可以自信地說:我們完全有能力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運營團隊

500余核心人員涉25領域

實戰演練為賽時積累經驗

北京冬奧會期間,將使用12個競賽場館,根據場館空間范圍和運行特點,共組建了9個場館運行團隊。目前,運行團隊的首批工作人員進入場館(群)一線集中辦公,這也是冬奧會籌辦工作向賽時體制轉變的重要標志。

據悉,運行團隊涉及500余名核心人員,覆蓋競賽組織、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技術、電力、安保、醫療防疫等25個業務領域。

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姚輝表示,“場館化辦公意義重大,一是將籌辦工作的重心調整到場館運行上來,對系列運行計劃、政策標准、運行程序等進行實戰檢驗﹔二是將籌辦優勢力量集聚到運行團隊中來,將98%以上的問題發現在場館,解決在場館﹔三是將全體工作人員納入場館管理體系,團隊採取主任負責制以及‘單項指揮、雙向匯報’的運行模式,力求高效決策、高效運轉。”

延慶場館群團隊2019年就已組織了“十四冬”高山滑雪競速項目的比賽,目前已有130余名工作人員在場館一線辦公。到目前為止,他們已陸續組織了醫療急救、高山滑雪與雪車雪橇競賽組織、賽事組織風險研判與應對等專題培訓,不斷提升團隊戰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場館的運行團隊中,不乏各項工作的專家級人物,比如前冰壺世界冠軍王冰玉和前速滑世界冠軍王北星就分別在水立方和國家速滑館運行團隊中任職項目競賽主任,這也使得專業性得到保証。接下來,各場館運行團隊的目標,是加快專業化、國際化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辦好“相約北京”系列測試活動,為冬奧會進行實戰演練。

推廣普及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正在從願景走向現實

2018年9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中提出,大力推廣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助力建設“健康中國”,奮力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腳步的日益臨近,全國各地冰雪運動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早已不再是口號,而正走向現實。

每年冬天為期數月的全國大眾冰雪季活動至今已舉辦了七屆,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巨大的冰雪熱潮。據統計,全國大眾冰雪季創辦以來,已覆蓋國內31個省區市的184個地市。主辦方預計,通過系列活動,直接參與冰雪賽事活動、接受冰雪運動知識宣傳培訓的人數將超過1億人次。

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常務副主任丁東表示:“大眾冰雪季將積極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冰雪運動推廣普及新方式、新做法、新創意、新技術,廣泛利用5G等現代技術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新各項賽事活動的設計和安排,在全國范圍內有重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勢必會讓更多的普通百姓了解冰雪運動,並且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旅游大數據顯示,最近幾年入冬以來,滑雪已成為熱度最高的冬季旅游玩法。更令人欣喜的是,過去與冰雪“不沾邊兒”的南方城市也在北京冬奧會熱潮的影響下加入到冰雪運動中來,比如廣州、上海、昆明、重慶、杭州等地打造了冰雪旅游綜合體、高山滑雪場、室外戲雪休閑樂園等多樣化產品。這種現象被稱為“冰雪下江南”,而它也為不斷擴大“冰雪人口”打下了基礎。

在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的比賽地張家口,河北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就在新落成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進行。為了擴大參與規模,還加入了深受大眾歡迎的雪地足球賽事。能夠在奧運場地體驗冰雪運動的快樂,對普及冰雪運動並激發參與者的熱情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與此同時,冰雪進校園活動在國內各地已成“常規項目”。據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介紹,北京冰雪進校園正逐漸形成“一區一品”的區域特色,因地制宜,比如城裡的孩子上的多是冰,郊區的孩子上的多是雪。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已有198所全國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很多學校不僅有冰球隊,還開設冰壺、花滑、陸地輪滑球、陸地滑雪等各類特色體驗課程,讓冰雪運動深入孩子們的心。

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趙英剛認為,縱觀國際冰雪強國,多是教育強國,特別是冰雪教育較為系統的國家。國內冰雪運動之於教育起步較晚,因此我們更要推進體育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冰雪運動納入學校教學和考核,並制定冰雪進校園大綱,培養一批冰雪運動組織人才以及教練員等專業人才,都是應該實施的有力措施。

可以說,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不斷升溫,“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正在逐步變為現實。而且,2022絕不是終點。

冰雪健兒

封閉集訓備戰不停 主場力爭創造佳績

北京冬奧會的主角,當然是爭金奪銀的冰雪運動員們。作為東道主,中國冰雪健兒更加受國人關注。雖然受新冠疫情影響,所有冬季項目國家集訓隊一直處於封閉集訓的狀態,但運動員們還是非常珍惜訓練時光,並抓住寶貴的比賽機會展現自己,為冬奧會積蓄力量。

1月31日,中國自由式滑雪選手谷愛凌在世界極限運動會上摘得兩金一銅創造了歷史,也為中國冰雪軍團備戰冬奧會鼓舞了士氣。谷愛凌在接受奧林匹克官網採訪時表示,自己在北京冬奧會的目標就是要爭金。

此外,谷愛凌還希望自己能為冰雪運動帶來更大的影響,“如果我80歲時回顧一生,我希望年輕女孩給我來信,說是我激勵了她們走上雪場,或者向她們展示女孩也能做更難的動作,這比獎牌更重要。”

除了谷愛凌,中國軍團在冬奧會上還有幾個奪金點。比如單板滑雪U型池項目,劉佳宇曾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摘得銀牌,她的隊友蔡雪桐曾兩奪世錦賽冠軍。

為中國取得雪上項目首枚冬奧金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這幾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空中技巧項目新增混合團體賽,男女實力均衡的中國隊對這個項目可謂勢在必得。

在冰上項目中,中國軍團也瞄准了金牌。據中國滑冰協會副主席申雪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花樣滑冰集訓隊大部分時間在北京首鋼的冬訓中心進行備戰,運動員一天兩場冰上訓練,此外還有陸地訓練。節目編排期間一天要用六七個小時在冰上進行細節磨合。

據申雪介紹,目前階段的備戰重點是3月底的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這次花滑世錦賽也是北京冬奧會的資格賽,將決定中國隊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席位。

“時間已經不是很多了。我一定會用最大的激情和斗志去備戰,每天都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希望在家門口拿金牌。”短道速滑男選手任子威說。他表示,疫情暴發后國家隊進行了長時間的封閉集訓,最近的比賽是在今年4月,屆時短道速滑國家隊將進行重組,把最終的沖刺人員名單定下來。

目前,冰雪項目國家隊分別在北京首鋼、延慶,河北承德、張家口、淶源,以及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等地集訓,按照“每天都是奧運會”的要求,進行實戰模擬演練。他們的目標都很明確:在家門口創造佳績。

志願隊伍

吸引優秀世界青年代表 服務賽事傳播中國文化

一屆完美的體育盛會離不開志願者的辛苦付出。據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招募管理處處長任煒介紹,北京冬奧會志願者報名人數目前已超過百萬。北京冬奧會將選取最優秀的世界青年代表來到北京和張家口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北京冬奧會計劃招募2.7萬名賽會志願者,冬殘奧會志願者1.2萬名,主要從冬奧會志願者中保留。賽會志願者招募工作開始於2019年12月5日,將持續到2021年6月30日。

根據目前的報名數據,女性報名者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達到70%左右。總體而言,報名者的年齡區間集中在18至28周歲,佔比九成。

那麼,對於冬奧會志願者個人而言,需要滿足哪些方面的要求?北京冬奧組委志願者部部長滕盛萍介紹說:“第一是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為冰雪運動過程中溫度較低。第二是志願者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培訓,學習與冰雪運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第三是要能展現非常好的精神風貌。志願者應該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同時也是新時代中國風貌的展示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奧組委已建立起滑雪專業人才儲備庫,滑雪戰隊已於2018年底正式成立,隊員們將以冬奧組委前期志願者身份參加培訓活動,連續兩個賽季通過測試考核工作的,由冬奧組委發放合格証書,為賽事專業服務做好准備。而這也是由冬奧項目的特點決定的,要求志願者達到北京市大眾滑雪8級及以上水平。

場館准備

北京市競賽場館

全部具備測試比賽條件

場館建設是辦好北京冬奧會的基礎,競賽場館更是運動競技、觀賽和展示城市發展水平的窗口。北京冬奧會的競賽場館,從立項、設計到建設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國家元素、地方元素以及冬季運動項目發展特點等融合了進去,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在北京賽區的12個場館(含訓練場館)中有11個場館為2008年奧運場館,經過改擴建舊貌換了新顏。唯一的新建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也是把2008年奧運會的兩個臨時場館——曲棍球場和射箭場拆除后進行建設的。從“鳥巢”(冬奧會開閉幕式)到“五棵鬆”,從首都體育館到國家體育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大放異彩的場館,如今升級為“雙奧場館”,而且都具備冬夏項目場地雙向轉換能力,這也為它們平添了巨大魅力。

而新建成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速滑館,充分體現了“中國智慧”。它的冰面是真正的全冰面,1.2萬平方米的冰面沒有任何縫隙,非常不容易。今年1月22日,它利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成功,速滑前世界冠軍、“冰絲帶”運行團隊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王北星第一個試滑,500米滑出55秒99的成績。她說:“這是我在2014年退役后,滑出的最快速度。”這也讓“冰絲帶”的冰面,距離冬奧史上“最快的冰”的目標更加接近了。

其實,“冰絲帶”只是冬奧場館富有高科技含量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經北京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反復溝通,已決定在國家速滑館等四個冰上場館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這是奧運史上的首創。在順利實施之后,其碳排放趨近於零,相當於減少近3900輛汽車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而這正是北京冬奧會綠色辦奧的重要體現。

3日,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冬奧會北京市競賽場館全部具備測試比賽條件,首次全面完成制冰、造雪工作。

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張家口賽區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國家越野滑雪中心,都擁有冬奧歷史上最具挑戰的賽道、最為復雜的場館,場館建設難度極大,但綠色環保仍是“底色”,青山綠水成了這兩個賽區的最大地標。

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可持續發展處處長劉新平表示,“可持續發展是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的目標。北京冬奧會不僅要建設出舉辦比賽所用的場館,還要讓這些場館成為方便群眾游覽、健身、休閑、娛樂的公共設施,讓老百姓從冬奧籌辦中實實在在受益。”

其實,每座場館都擁有一張面向未來的發展藍圖,比如水立方就是世界首座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冬奧會后可實現春夏秋三季開展大眾水上運動,冬季開展冰上運動﹔國家速滑館,1.2萬平方米冰面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准進行制冰,可接待超過2000人同時開展冰球、速滑、花滑、冰壺等運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今后可以作為運動員的訓練基地,也會成為服務大眾的冰雪休閑度假勝地。

讓奧運會適應城市,而不是讓城市適應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將為變革中的奧林匹克提供“中國方案”。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