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是重中之重。
1月18日—1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北京和張家口考察調研,了解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場館建設和運動員參賽備戰等情況。
4年前在張家口考察時,總書記說,冬奧會所有建設工程都要“堅持百年大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按規劃和計劃推進,做到從從容容、保質保量。”
如今,北京賽區的首都體育館借助高科技聲光電技術,誕生了“最美冰面”﹔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7條雪道從山頂傾瀉而下,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猶如一條巨龍蓄勢待發﹔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形似一把玉如意,勾勒出中國古典之美……
冬奧建設者們和時間賽跑、與困難斗爭、向極限挑戰,在2020年底實現了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
“要加強我們自身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
創新,是冬奧場館建設之魂。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深刻指出,場館規劃、設計、施工要注意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同時要加強我們自身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
在冬奧場館建設中,創新成為推動“中國速度”的不竭動力,激發著“中國智慧”寫下生動實踐。
延慶賽區,群山莽莽,無水、無路、無電、無通訊。不過三年時間,國內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和第一座符合奧運標准的高山滑雪賽場仿佛從山林中“生長”起來,填補了國內相關場館建設的空白。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所有競賽場館中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新建場館。以往,其賽道建設主要工藝噴射混凝土施工依賴於國外噴射手,延慶賽區的施工單位組建了中國首支混凝土噴射“鐵軍”,自主建成了高精度賽道。
首都體育館在改造中注入了諸多高科技元素,將潔白的冰面與聲光電技術相結合,呈現出“最美的冰”。比賽時,運動員猶如置身夢幻般的賽場,賽后則為群眾冰雪運動提供良好的氛圍和視覺引導。同時,場館採用二氧化碳制冰的方式,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讓場館運行的“綠色含量”極大提升。
為冬奧訓練備戰建設的河北淶源風洞實驗室創下三項世界第一,是目前全世界同類風洞中管道腔體最大、風速控制最精密、測試功能最全面的風洞,為運動員提升競技實力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16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匯報時深刻指出,“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其首要之義就是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幾年來,冬奧建設者們以創新精神克服諸多建設難題,創造了多個國內乃至世界工程史上的第一,以冬奧理念托舉起全新的中國奇跡。
“充分考慮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問題”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兩大競賽場館。新華社圖
體育場館賽后利用是世界性難題。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五棵鬆體育中心和首都體育館考察時強調,“北京是全世界唯一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一定要按照節約和可持續的要求,把體育場館建設好、利用好。”
迎接挑戰,也意味著樹立標杆。
最大化利用現有場館和設施成為冬奧籌辦工作中的一大亮點。44個冬奧場館和設施中,為冬奧籌辦需要建設的場館和設施隻有7個,佔總數的16%。
“鳥巢”、“五棵鬆”、首都體育館、國家體育館,這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大放異彩的場館,如今已升級為“雙奧場館”。“水立方”成為世界首座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實現了轉換材料重復利用,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成為奧運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典范。
首都體育館初建於1968年,50多年來承辦了眾多大型體育賽事。2021年1月18日,當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這裡考察時,這座“老館”的外觀並沒有大的變化,依然秉承著原有的風格色調,但在改造和運行中,已經增添了大量冬奧元素和科技含量,煥發出全新的生機。2022年,這裡將舉行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項比賽,見証14枚金牌的產生。
統籌賽時需求與賽后利用是場館規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張家口賽區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部分區域採用棚房或集裝箱臨時建筑,賽后將繼續承辦世界級賽事,同時打造培訓、冰雪體驗和娛樂項目,令冬奧遺產惠及廣大民眾。
北京賽區的國家速滑館外立面由3360塊超白玻璃拼接出外觀自由流暢的橢圓形曲面,玻璃表面通過彩釉印刷營造出輕盈飄逸的絲帶效果,被稱為“冰絲帶”。冬奧會后,“冰絲帶”將成為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為一體的多功能冰雪中心,充分發揮大型場館的綜合價值。
2014年,國際奧委會發布《奧林匹克2020議程》,“可持續、可利用、可收益”成為奧運會改革的重要方向。北京冬奧會“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與此呼應,成為一屆“面向未來的奧運會”。
“讓現代建筑與自然山水、歷史文化交相輝映”
令人驚艷的,不只是場館的科技含量,還在於包孕其中的歷史文化獨特風採。
2017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家口考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深刻指出:“體現中國元素、當地特點,嚴格落實節能環保標准,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讓現代建筑與自然山水、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成為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優質資產,成為城市新名片。”
2020年12月21日,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正式亮相。賽道的S形曲線傳遞出中國傳統吉祥飾物“玉如意”的神韻,“雪如意”的設計靈感與跳台滑雪的極限動感交相輝映,正是文化自信的冬奧表達。
與環境友好共生,運行時循環利用。“雪如意”的選址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場館所在山谷的落差與形狀都與競賽需求高度契合﹔同時,建設過程中盡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環境友好工法,並及時對周邊山體植被進行保護和恢復。
綻放光芒、隻爭朝夕。像“雪如意”一樣建設工程量大、技術難度高的競賽場館還有許多。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冬奧籌辦工作帶來突如其來的挑戰,但場館建設沒有停下腳步,實現了最早復工、全部復工。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們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昂揚精神,全面有序向前推進冬奧場館建設。無數奮斗的身影,烙印在一個又一個驕人成果中。
一座座流光溢彩、令人贊嘆的冬奧場館,以“中國風”托起“奧運范”,正靜待大幕開啟。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2021年新年致辭中所說:“我們看到了中國伙伴和朋友的承諾和決心,全部冬奧(競賽)場館已為全世界最出色的冬季項目運動員做好了准備。”
“我們將全面兌現在申冬奧過程中的每一項承諾,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 這是中國的承諾,更是中國腳踏實地的行動。
相約冬奧!相約2022!
(策劃 杜尚澤 薛原 撰文 宋靜思 孫龍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