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哈爾濱奧禹冰壺運動中心,中國輪椅冰壺隊隊員陳建新與隊友已經進行了3個多月的上冰集訓,每天4小時的訓練計劃安排緊湊,但陳建新依然覺得“還不夠”。日復一日的冰上訓練,上百次的出手投壺,所有努力都隻為了離夢想更近一些——
再過不到500天,北京冬殘奧會將拉開大幕。“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是我們的庄嚴承諾。為了給運動員搭建比拼技藝、追逐夢想的最佳平台,北京冬殘奧會籌辦堅持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以賽事籌辦帶動殘疾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無障礙設施建設實現冬奧會、冬殘奧會場館的全覆蓋
陳建新和隊友一直關注著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設進展。在北京冬殘奧會期間,那裡將舉行輪椅冰壺項目比賽。在目前的場館改造過程中,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完善也在同步進行。“對賽道條件和場館的便利度,我們都很有信心。”陳建新說。
按照規劃,北京冬殘奧會包括6個大項比賽,涉及5個競賽場館、27個非競賽場館,但無障礙設施建設並不局限於這些場館,而是實現了冬奧會、冬殘奧會場館的全覆蓋。
“在場館規劃建設初期,我們就把無障礙工作考慮進去,在各業務領域運行計劃、場館運行計劃等編制過程中整合納入了冬殘奧、無障礙等內容。”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協調聯絡處處長許紅說。
為了全面落實無障礙標准,北京冬奧組委先后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技術指標圖冊》,為場館無障礙運行設計、賽時服務和促進城市無障礙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無障礙專家組成員和10余位特聘的殘疾人體驗員不定期到場館,對無障礙設施、運行流線等進行勘察體驗,提出修改建議,以確保場館無障礙設施設備符合規范要求和滿足賽時運行需要。
明年3月起,北京冬殘奧會測試賽將陸續舉行,這將是對場館建設及運行工作的全面檢驗。“把握好細節非常重要。”許紅說,“比如無障礙車輛的保障方面,在延慶高山場地,車輛怎樣才能安全通行,將運動員安全又舒適地送到目的地,所有問題都要想在前面,做好預案。”
冬殘奧會大量籌備轉換工作前移,與冬奧會籌辦同步規劃實施
據了解,從北京冬奧會閉幕到冬殘奧村開村,兩個奧運之間的轉換時間短,工作任務繁重復雜,因此北京冬殘奧會的大量籌備及轉換工作需要前移,與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同步規劃和實施。
“北京冬奧組委各部門、各場館團隊整合推進冬殘奧會和冬奧會籌辦工作,轉換期工作計劃不斷細化完善,以確保冬殘奧會和冬奧會同樣精彩。”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部長楊金奎說。
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期間,北京冬奧組委派出了專門團隊,現場觀摩並參與賽事運行工作,為北京冬殘奧會籌辦積累經驗。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綜合處處長竇維是團隊中的一員,親歷了平昌冬殘奧會轉換期的緊鑼密鼓,也深度參與到賽時運行階段的檢查協調工作中。在平昌的3周裡,他每天冒著嚴寒,與國際殘奧委會賽事協調委員會成員一起,深入到賽事運行第一線,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賽事運行事無巨細,還是要到現場去看。這段學習經歷,讓我增長了知識和經驗,對我們辦賽也更有信心。”竇維說。
仔細研究《主辦城市合同》中的相關細則,學習借鑒往屆冬殘奧會的辦賽經驗,這些案頭工作是規劃籌辦好北京冬殘奧會的前提,也是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全體成員的“必修課”。為了進一步普及冬殘奧會相關知識,殘奧會部牽頭組織了冬殘奧會知識系列培訓,走進賽區、場館、校園和社區。
今年7月,在北京冬殘奧會第二次國家(地區)殘奧委會開放日中,在線上參與活動的國際殘奧委會和各國家(地區)殘奧委會代表對北京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無障礙”概念延伸到了場館外,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同步開展
11月,中國輪椅冰壺隊教練李建銳將帶隊回到北京。屆時,在北京順義的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院內,新建的冰壺館將投入使用,隊伍將擁有設施設備一流的訓練主場。
以北京冬殘奧會為契機,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迎來新發展。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殘疾人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體系搭建起來,也開始發揮作用。“目前,國家集訓隊隊員數量是索契冬奧會周期的好幾倍,隊內有了競爭和選拔,制度保障更完善,運動員的待遇、訓練條件等也都有了明顯改善。”李建銳說。
各地殘疾人體育訓練設施逐步完善,為殘疾人運動員創造了良好的訓練條件。中國輪椅冰壺隊此次集訓所在的奧禹冰壺運動中心於2018年年底建成,是國內少有的擁有5條賽道的冰壺館,同時,場館還規劃建設了完備的無障礙設施,由多支省級冰壺隊和輪椅冰壺隊共同使用。
隨著北京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深入推進,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關注度不斷提升,“無障礙”概念已經延伸到了場館外,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同步開展。《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出台,聚焦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信息交流等4個重點領域開展無障礙環境整治改造。在河北張家口,餐飲、住宿、醫療、信息化、體育場所等無障礙環境建設目標已經細化分解,並按計劃推進。
“我們要倡導為殘疾人搭建融入社會的平台,使他們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同時推動保障殘疾人在體育、文化、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平等權益,讓他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楊金奎說,這將是北京冬殘奧會留下的寶貴遺產。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3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