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
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涉及“體育進中高考”“體校改革”等社會熱點話題,一出台即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針對性強”“突破瓶頸”是記者在採訪中頻頻聽到的評價,“盼落地”“展未來”成為共同心聲。
破壁壘 合理優化各方資源
根據《意見》,此次兩部門攜手將在教學體系、訓練體系、競賽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合理優化各方資源。
《意見》“破壁”的亮點之一是把體育部門的體育傳統項目校與教育部門的體育特色校合並,成為體育傳統特色校。
對此,深圳翠園中學校長韓冬青深有感觸:“特長項目的學校還是要相對集中,如果體育人才分散在太多學校,選材就很麻煩,以足球為例,集體項目沒有厲害的隊友,天賦再高也很難打出來。”
翠園中學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足球俱樂部機制運行下體教結合的“翠園模式”,成為中國校園足球教育領跑者之一,但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面臨著“有勁沒地方使”“有比賽不能踢”的局面。
“有一次參加了U系列,回來參加校園足球比賽就不行。這次《意見》中提到打通兩部門的競賽體系,就非常好了。”韓冬青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高質量比賽。
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121小學的體育老師李磊來說,他期盼的高質量比賽就在眼前。
“我們多間市級足球特色校的校長、教練正在商討,計劃進行校園聯賽,但(之前)在辦賽模式等方面還有所顧慮。”李磊說,“文件明確提出鼓勵業余時間組織校內比賽、周末組織校際比賽,給了我們組織比賽的底氣,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解決辦賽場地、裁判等具體問題上。”
除了在兩部門之間打通壁壘,《意見》中提及的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制定社會體育俱樂部進入校園的准入標准等措施,也為社會體育組織和校園架起了更為順暢的合作之橋。
“作為從業者,看到《意見》非常高興,是指路明燈。”濰坊小牛足球俱樂部總經理楊俯表示,俱樂部現有73名教練員,與30多所小學有合作,在體教融合走向深入、有了政策支持和標准出台的大背景下,開展專業足球教育進校園的活動將會得到更多學校和家長的支持。
保權益 培養校園體育文化
到底是升學還是進入專業隊,對很多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而言,是他們在高中甚至初中時就會面臨的兩難選擇。
在合肥市體育局副局長陸志勇看來,《意見》提出的研究制定有體育特長學生的評價、升學保障,明確將推進國家隊、省隊建設改革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相銜接等政策,能有效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人才流失等問題。
“特別是集體類項目,孩子們一開始在一個學校有校隊,到了初中就分散了,高中更加分散。而現在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合推動,鼓勵各地建立健全‘一條龍’人才體系,為體育人才的升學提供了保障。”陸志勇說。
在保障升學的前提下,《意見》同時對相關體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要求。對此,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解讀道:“運動員在學校的學習,不降低文化要求,採取補課延長學時的辦法,這個是跟國際接軌了,過去是運動員參加比賽,有的運動員在學校用運動成績換算成學分,現在文件中‘不降低學業標准要求’這一項,就需學生運動員達到和其他學生同等的學業要求,從而達到更好的文化積累。”
《意見》對體教融合的另一大主體——體育教師在培養機制、待遇等方面的權益同樣提出了確切的保障措施。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鐵路實驗小學體育老師李彬表示,現在學校的體育老師基本上每周要上15節體育課,多的能達到18節,算上平日的校隊訓練,課時就更多了,《意見》對體育教師負擔增大、缺乏獎勵機制等問題提出了切實解決方案,對於基層體育教師來講是“及時雨”。
重發展 讓體育成為最好的教育
2019年年末,雲南省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的新聞上了熱搜,而在體育課與“語數外”平起平坐的背后,體現的是社會對體育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讓體育成為最好的教育等方面逐步深化的認識。
《意見》提出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啟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王宗平對此表示,體育進中高考,最直接作用就是學校、家長重視體育了,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但同時也要注意增加難度和區分度。
“如果90%的孩子都能拿到98分99分,那就沒有激勵和區分的作用了。”王宗平說。
此外,王宗平還提到了《意見》中突出三大球的意義。“足籃排都是集體項目,有利於培養團隊意識、組織能力、規則遵守意識,凸顯了享受樂趣,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王宗平說,“我平時總講現在有些體育課是‘三無’體育課,無難度無強度無對抗,而這三個項目恰恰是有難度有強度有對抗的。”
此番針對“體教融合”的深化改革,除了頂層設計,如何讓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內蒙古體育局原副局長、內蒙古足球協會副主席吳剛認為政策的落實重在“保証體育課”,而“保証體育課”的前提是得到基層校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理解。“建議以培訓班的形式給基層校長、基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詳細講解相關政策及執行的重要性。隻有他們理解了思想,才能保証體育課按質按量開展,才能有繼續發展的基礎。”
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徐忠祥認為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免責機制是順利實施政策的必要條件,“加強學校體育安全管理,分清責任主體,健全學校體育活動應急預案,同時探索引入第三方機構處置機制,為學校體育教師、校長和管理人員‘鬆綁解套’。”(執筆記者:王楚捷﹔參與記者:林德韌、盧星吉、岳冉冉、朱翃、許東遠、王浩明、馬鍇、王春燕、吳書光、周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