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探險,但不能漠視安全指引,跨越安全紅線。探險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周全的准備,不按規則行事,就成了冒險
一張罰款單,引來一片叫好。前些天有兩名“驢友”進入四川峨眉山后山原始森林探險,中途失聯了5天4夜,經過救援隊17名隊員和當地群眾長時間的搜救,才得以脫險。獲救后,兩名“驢友”被景區管委會罰款並承擔兩萬余元搜救費用。有網友評論說:“罰得好!兩人應該為自己的冒險行為負責。”
此類冒險並不少見。近期在山東臨沂的蒙山,一天之內就有兩名“驢友”從山崖跌落摔傷﹔在浙江溫州文成,18名“驢友”在水庫邊游玩時遭遇洪水,幸而被救援人員救出﹔在廣東清遠,12人台風天進入石門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人溺亡。不少尋求刺激的探險行為,甚至發生在明令禁止游玩的地帶。盡管再三標示、提醒,每年仍有“驢友”不顧危險,擅自闖入。
為何類似問題屢屢發生?一些“驢友”覺得,爬野山、游野泳才有野趣﹔有些“驢友”認為前往景區禁止游玩的地帶,更有成就感,可以向他人炫耀﹔還有些“驢友”安全意識缺乏,存在僥幸心理,以為有戶外運動經驗,遇到問題可以自己解決……這都是無視規則、忽視安全的表現。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大自然孕育著美景,但也蘊藏著風險。游玩本是一件樂事,喜歡探險也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漠視安全指引,跨越安全紅線。探險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周全的准備,不按規則行事,就成了冒險。
為了減少“驢友”的沖動出行,不少景區啟動“有償救援”機制,如果“驢友”違規探險,將被罰款。去年年底,青島嶗山景區就開出了罰單,30余名“驢友”組團進入未開放區域,組織者被罰2000元。通過規章制度加強管理,讓任性的人付出代價,有助於在全社會增強安全意識。但降低風險不能隻靠外力約束,說到底還是要喚起“驢友”心中對安全的重視,對生命的珍視,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兒。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