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面向青少年的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也是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歡樂和健康
不知不覺間,暑假又來了。往常,很多家長會為孩子報名包括體育培訓在內的各種興趣班﹔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家長仍在觀望。
為了讓家長和孩子安心,一些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已主動做出調整。上海一家青少年武術俱樂部“復課”后,將每個班的學員人數降低一半,確保間隔1米以上,同時增加課程頻次,錯峰上課,讓孩子可以自行安排時間“隨到隨上”。另一家面向青少年的田徑俱樂部則開始“送課上門”,教練選定一片綠地或者一條步道,約上附近的幾位學員,戶外教學就可展開。
這些辦法既體現了“精細化”的服務意識,值得點贊﹔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青少年體育培訓領域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共識,推動著體育越來越緊密地和孩子聯系起來。除了校園體育課、體育活動之外,社會上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也在為孩子的體育生活開拓發展空間。這些俱樂部就像促進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毛細血管”,深入生活,為孩子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了更多元、更專業的選擇。
如今,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已形成一定規模,但各類機構“亂、弱、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日前,體育總局、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和規范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支持面向青少年的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重點引導、扶持依托社區、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舉辦面向青少年的社會體育俱樂部。
《關於促進和規范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用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去贏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與信任。同時,這也需要相關部門推出更多務實舉措去引導幫扶。這種扶持既要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解決眼下的實際困難,也要為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穩定、可預期的外部環境。
推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健康成長,也是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歡樂和健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7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