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入考”推進青少年體育發展動力幾何?
編者按: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綱要》詳細列出了我國未來體育建設的五大任務和九大工程,為中國體育強國建設規劃了路線圖。近期,人民網體育部開設《“體育強國”大家談》欄目,對標《綱要》中提出的明確目標和任務,邀請各相關行業官員、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等,結合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綱要》進行剖析和解讀。“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是“體育強國”大家談的專題論壇之一。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楊磊) “強基計劃”36所高校將體育作為招生標准對青少年體育發展是否具有引領作用?體育加入高考是否可行?如何考察學生綜合的運動能力?近日,在人民網體育部主辦的“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薛原,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建圍繞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疏解之道展開討論。
高等教育人才選拔加入體育測試還需全面考慮
今年,“強基計劃”36所高校在招生簡章中加入了體育測試的內容,與此同時,在今年兩會上,部分委員聯名建議將體育納入高考,賦予體育與語文數學同等權重。無論是高考還是自主招生,在中國高等教育人才選拔中加入體育測試,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目前,我國小學、中學、高中學生體質總體向好,但是大學生體質越來越差,所以高考改革是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手段。”吳鍵認為,目前“強基計劃”36所高校將體育加入招生標准,雖然測試標准偏低,但是體現了務實的精神,“我希望能夠逐步將體育加入高考,這能釋放健康第一的信號,人才培養不能再文弱之風盛行了,要身體文化兩方面都有。”
楊揚委員則表示:“我個人覺得,在高考中加入體育,可能要照顧到各種特殊群體,高考作為中國人才選拔相對公平的制度,我們也不希望因為體育讓它變得不公平。如果體育考試內容不能照顧到所有孩子,就是一種不公平。能不能考慮把所有孩子的體育特長都能夠納入進來。”
薛原對楊揚委員的觀點表示了認可,他表示考試不能完整反應體育的價值,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體育考試會讓孩子窄化對體育的認識,進而產生抵觸心理。“真正能夠改變現行教育體系裡對於應試的過分偏重,可能是更大的挑戰。”所以,薛原認為,以考試作為“指揮棒”指揮青少年體育要慎重考慮。“我感覺,把體育納入高考也凸顯了對體育的重視。但如果把體育作為一門考試納入到評價體系,從長遠來看,又變成某種程度上的應試了。我們希望體育能夠進入孩子生活,成為一生受益的內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考試能不能完全達到這個目標,我覺得可能還要更全面的考慮。”
校園體育考或不考 嘉賓各抒己見
薛原認為,要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體育能力,首先要認清體育的價值。“體育首先應該讓孩子們感受到樂趣,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相對於其他的課程來說,可能體育對於孩子天性釋放有獨特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品質,這些都是體育特別重要的價值。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出發,我們要構建體育教育、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的體系,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孩子們成長的一種方式。行勝於言,知行合一,體育的價值大家都有共識,但是怎麼一步一步落實。原來更多是單方面地依靠校園,現在看這是需要各方形成合力的系統化工程。社會、學校、家長各方面能夠形成一致的步調,落到實處的時候要拿出真正帶有指向標意義的做法,可能才能把青少年體育真正向前推進。”
楊揚委員表示,未來是否可以將孩子的社會體育和校園體育成績打通,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她說:“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果我的小孩在游泳比賽裡拿到成績,雖然不在學校考試項目裡,能不能分數互通。如何能夠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讓各種運動能夠蓬勃發展。如何能夠把體育專業體系、評價體系和校內成績互通、互認,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的選擇更多,能夠感覺運動更有趣。比如我自己,讓我去跑步,我很痛苦,讓我滑冰,我就覺得很快樂。”
“就現階段而言,考比不考好。今天考是為了明天不考。”吳鍵認為,目前孩子的體質太差,考試對青少年體育是一種推動。“我認為,如果要考就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解決必要性、公平性問題,主要是考試制度的設計﹔第二是解決全面性和適應性問題﹔第三步,解決科學性和系統問題,各種體育技能能夠融合進來。等社會文化追求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再去追求運動成為青少年生活方式。如果我們的孩子形成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健康中國就好實現了。”
楊揚委員補充到:“我們的體育總體來說處在發展初期,我們之所以重視學校體育,是因為我們對孩子整體發展的重視。我希望學校體育讓孩子感受到的第一步就是樂趣,而不是考試。我們要有這樣一根弦在腦海裡,要有緊迫感,不要讓幾代孩子錯過了運動是快樂的感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