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體育產業

專家解讀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統計數據

賦能經濟轉型升級 構筑國民經濟新支柱

——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2020年01月20日17:08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對外發布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統計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26579億元、實現增加值10078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能夠獲得如此靚麗的成績,使我們對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滿信心。從規模、結構、增速與發展周期、相關行業和其他國家比較,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體育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26579億元,與2017年相比名義增長20.88%﹔增加值10078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與2017年相比名義增長29.02%。另外2018年末,體育產業法人單位達到23.8萬個,從業人員443.9萬人(不包括體育產業活動單位、體育個體戶從業人員數),體育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突破3萬億元,多方面數據均表明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和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先后設定的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2025年)和3萬億(2020年)目標完全可以如期實現,甚至會超出預期。

第二,體育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06年至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1.41%(未扣除價格因素),平均增速遠超GDP增速,高於2006-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18.9%的年均增長率,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活力。從時間維度看,2014年至2018年的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達到25.67%,超過2006年至2013年20.2%的年均增長率,以國發46號文件為主的體育產業系列政策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起到了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和《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我國體育消費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屆時,在巨大的體育消費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將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第三,體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8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從2017年的57%提高到64.8%,2018年末,體育服務業領域法人單位達到14.0萬個,佔體育產業的比重為59.0%,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體育服務業具有較高的需求彈性,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0276美元,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台階,隨著居民收入從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其消費將向體育消費進一步延展。另一方面是體育服務業與其他產業具有較強關聯性,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聯動效應日趨明顯,如“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 領域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27.3億元,其18.8%的營業收入利潤率高居體育服務業之首。細分領域方面,“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增加值佔比最高,達到23.1%﹔“體育培訓與教育”增長最為迅速,其增加值佔比由2017年的3.4%提高至2018年的14.1%。與此同時,“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和“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的增加值佔比仍然較低,說明我國體育產業結構還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除以上特點外,同時也應認識到,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還有待進一步釋放。有研究表明,2012年英國體育產業增加值佔該國GDP的2.18%,德國為3.90%﹔美國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美元,約佔當年GDP比重3%,對國民經濟貢獻率約為汽車產業的2倍、電影產業的7倍﹔韓國2017年體育產業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4%,成為該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相比之下,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與佔GDP的比重剛突破1%,達到1.1%,距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還有較大差距。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體育參與程度不高、體育消費水平較低、市場機制尚未充分激活、體育治理體系不夠完善、體育產業人才比較匱乏等問題比較突出。如何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體育產業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是未來體育產業發展中應當思考的問題。(上海體育學院 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 黃海燕)

(責編:楊磊、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