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花在體育上的錢也越來越多,花錢能買到的體育產品和服務也越來越多了
“你買啥了?”“雙11”過后的這幾天,不少朋友間的問候語變成了這句話。在“買買買”的熱潮中,體育產品也貢獻了不小的份額。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人均體育消費達到2264元,而在2014年我國人均體育消費還不到1000元。亮眼的成績,勾勒出近年來體育消費的火熱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花在體育上的錢也越來越多,花錢能買到的體育產品和服務也越來越多了:在體育館的官方網站上提前預約場地,就能和朋友打一場羽毛球﹔給孩子報課外班,籃球、圍棋、游泳等運動項目都是備選﹔下班后無論是跑步還是“舉鐵”,先從頭到腳置辦一身運動“行頭”﹔想去西班牙看一場皇馬和巴薩的對決,掏出手機就可以買到門票﹔到了假期,去山中徒步、海裡沖浪、沙漠探險,可以在各式各樣的線路中體驗不同的風景……
觸手可及的體育消費,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些年,《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有關體育產業、體育消費的文件相繼出台。“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2025年我國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在當前體育產業、體育消費的良好發展勢頭下,這些目標都將如期,甚至是提前實現。
如今,人們在體育消費中追求的不僅是健康,還有個性與文化。例如,某國內運動品牌就把時尚潮流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國潮”產品,這也為其帶來了銷售業績的提升。在“買買買”的大潮中,面對日益多樣化和差異化的體育消費需求,體育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需要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更加精細的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