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格塑造,體育儀式中蘊含的文化和精神發揮著獨特的教育作用
剛上二年級的孩子,被選入參加學校棒球社團,一周練習兩次,有時周末還有教學比賽。訓練內容包括傳接球、揮棒跑壘等,此外還有一項儀式——在每堂訓練課的最后,所有隊員排齊隊列,大聲喊出:“感謝場地、感謝教練、感謝家長、感謝隊友。”孩子們一邊致謝,一邊脫帽行禮、與隊友擊掌。如果聲音不齊、不夠洪亮,擊掌不夠默契,教練都會要求重來,直到符合要求才會讓孩子們解散,一堂訓練課到此才算正式結束。
坦白說,這最后的環節有時會讓著急接孩子回家的家長覺得有些拖沓,但是對一個運動項目來說,儀式感不僅是體育文化的顯性表達,也是進行體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擊掌、脫帽是對隊友在訓練和比賽中付出的尊重和致敬﹔“表達感謝”是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全社會的幫助。這些運動感悟和訓練比賽一起,才是參與一項運動的完整收獲,哪怕孩子將來沒有從事與體育相關的工作,但追求卓越、尊重他人、回報社會等價值理念從小時候開始就在心田根植。
事實上,無論是校園體育課教學,還是校外體育機構培訓,青少年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或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體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從“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到“完全人格,首在體育”,以體育人的理念得到積極嘗試和踐行。
堅持刻苦練習,錘煉永不言棄的頑強意志﹔挑戰強大對手,培養跌倒重來的勇氣……參與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益處,絕不止於強身健體。完善人格塑造,體育儀式中蘊含的文化和精神發揮著獨特的教育作用。這些做法和理念也已被廣大學生、家長和學校所接受,成為教育手段、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體育賦予人們一面握在手裡觀照自己的鏡子”。青少年的成長,對超越勝負的體育儀式感有著更多需求,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個性與天賦由此受到啟發、匹配,成就更好的自己。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2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