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健身消費熱情,讓體育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產業,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強大國內市場是有效化解外部沖擊的重要手段。制約我國強大國內市場形成的因素,需求側和供給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消費潛力,體育產業亦是如此。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印發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2.2萬億元,增加值超過7800億元,名義增長率分別為15.7%和20.6%。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14年的0.6%上升到2017年的0.94%,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仍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給不足、消費水平不高等問題。新形勢下,為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特印發《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一、“干貨”滿滿:《意見》10個方面35條措施
《意見》從“放管服”改革、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體育消費、場地設施、平台支持、“體育+”行動、示范引領、產業基礎10個方面,提出了35條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
一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部署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賽事管理服務機制、場館運營管理、公共資源向體育賽事活動開放等改革,通過體制機制的理順,充分釋放體育產業發展的潛能﹔
二是在完善產業政策方面,通過落實已有稅費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手段,著力優化體育產業的發展環境﹔
三是在促進體育消費方面,圍繞消費環境的優化、消費政策的出台、消費試點的開展、終身運動習慣的培養等議題,提出了增強發展動力的舉措﹔
四是在建設場地設施方面,從優化體育產業供地、因地制宜建設體育設施、加大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度、挖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規范體育場所公共安全服務供給等角度,設計了增加要素供給的途徑﹔
五是在加強平台支持方面,就如何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如何建設體育產業發展的平台、如何推動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提出了政策措施,以壯大體育產業的市場主體﹔
六是在改善產業結構方面,明確了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支持體育用品制造業創新發展、推動體育賽事職業化、加快發展冰雪產業、發展“互聯網+體育”等重點,以豐富體育消費的產品供給﹔
七是在優化產業布局方面,針對體育產業增長極的打造、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體育產業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助力,作出了政策安排﹔
八是在實施“體育+”行動方面,具體部署了體醫融合、體旅融合、體教融合等促進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措施﹔
九是在強化示范引領方面,重點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等發展載體﹔
十是夯實產業基礎方面,強調了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和體育產業統計體系的重要性,以更好服務產業發展。
二、亮點紛呈:《意見》的“高”“新”“實”
《意見》具有“高”“新”“實”三大特點,遍布著不少亮點,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政策難點和堵點問題。
第一個特點是“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站位。
《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特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明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思路和重點任務,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和政策舉措,對新時代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意見》跳出體育看體育、立足全局謀劃體育,將體育產業的發展置於培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高度,置於體育鍛煉引領生活方式變革的時代深度,置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球廣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議題提供了體育領域的智慧與力量。
第二個特點是“新”:以改革創新為引領,突出供給側的新主線,順應新形勢,利用新手段。
《意見》開篇就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潛能,具體安排了創新體制機制的多個舉措——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主辦的賽事,符合條件的都要公開交由市場主體承辦﹔賽事活動承辦權、場館運營權等可以在產權交易平台公開交易﹔通過安全許可預受理系統的開發、科技的應用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增進賽事活動的安全許可便利﹔政府投資新建的體育場館,應委托第三方企業運營﹔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在綜合考慮生態、防洪、供水安全等因素的情況下,可以向體育賽事活動開放。
《意見》特別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更多從供給潛能的釋放、供給與需求的互動角度提出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是為了釋放賽事活動的供給,建設場地設施是為了增加硬件的供給,加強平台支持是為了壯大體育產業發展主體的供給,改善產業結構的著眼點是為了體育產品供給的豐富,強化示范引領的落腳點是為了打造更多提供體育產品供給的載體。對於體育產業供給的空間布局及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意見》也進行了專門的部署。當然,供給側主線並不意味著片面強調供給。在需求側方面,《意見》提出增強消費者信心、豐富消費體驗、確定一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等促進體育消費的舉措。
《意見》專門設計了大力發展互聯網+體育的措施,對於依托電子商務平台提供體育消費服務、支持智能體育賽事發展等也有著墨。同時,《意見》專設一部分強調“體育+”行動及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提出了開展運動促進健康指導、加強非醫療健康干預、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引進專業教練員等為學校體育課外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等體醫、體旅、體教融合的新手段。
第三個特點是“實”:目標實,措施實,責任實。
《意見》明確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22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0%。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推動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在安保等級評價和安保成本、基層體育組織扶持、冰雪場地設施和產業總規模、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培育、體育產業數據定期發布機制等方面,《意見》也設定了具體的、可評估的目標指標。
《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很強,精准反映現實問題,精准發力解決痛點難點。從政策門類看,財稅政策、價格政策、知識產權政策、金融政策、消費政策、土地政策、規劃政策、投資政策、區域政策、商事服務政策、對外開放政策、醫療衛生政策、旅游政策、城鎮化政策、人才政策等一應俱全。從涉及的主體看,既有中央國家機關,又有地方人民政府﹔既有政府部門,又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既有消費者,又有規劃者、監管者、供給方和相關方。很多措施都下沉到了企業和社區、進入到了學校和醫院、具體到了項目和設施,指向明確,效果可期。
《意見》在35條措施后,逐條明確了落實的責任單位,涉及體育總局、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林草局、鐵路局、民航局、空管辦、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外交部、衛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部、統計局25個部門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做實了責任主體,能夠有力保障各項措施切實貫徹、落到實處。
三、未來可期:把體育產業培育為高質量發展樣板和國民經濟新支柱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改革全面深化,全民健身蓬勃發展,體育消費提質擴容,體育產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邁上了新台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把體育事業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格局中去謀劃,深化體育改革,更新體育理念,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導下,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進程中,各地各部門及全社會深入實施《意見》35條政策措施,將推動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再上新台階,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顧嚴、助理研究員 范憲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