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落幕 廣東軍團獎牌位居第二
今日,燃燒了11天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火炬塔緩緩熄滅,但青春常駐、激情依舊,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才俊,將乘著二青會的東風再出發,為夢想而戰。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將於2023年在廣西舉行。
從今年1月14日單板滑雪平行項目開始,一直到8月18日閉幕,二青會時長超過7個月,廣東健兒最終收獲了112金、111銀和146銅的佳績。特別是來自廣州體校的小將歐鈺珊,她在體操項目上獨得6金2銀3銅,成為“多金王”﹔雙胞胎“姐妹花”朱翠薇、朱翠妍綻放短跑賽場﹔中山大學皮劃艇隊的4名“旱鴨子”創造了6個月“艇”進二青會的神奇……
廣東穩居“第一集團”
二青會堅持“開放辦賽、開門辦體育”的理念,設置了體校組和社會俱樂部組,同時各組還分設兩個年齡段。值得一提的是,二青會打破了注冊限制,隻要符合參賽基本條件的運動員都可以報名參賽。一系列新舉措締造了這場史上最大規模運動會。
廣東共有2301名運動員進入二青會決賽圈的比賽,運動員涵蓋所有地市,參賽體校28所,社會俱樂部87所,共計115個參賽單位,參加了所有夏季項目和5個冬季項目,是除東道主山西代表團之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代表團。
作為全國大賽的傳統勁旅,廣東代表團在二青會賽場上依舊保持了強勁的勢頭,奪得了金牌總數第3(112枚)、獎牌總數和總分第2(369枚、7140分)、破2項全國青年紀錄和1項全國少年紀錄的優異成績,代表團和31支隊伍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圓滿完成了廣東省委、省政府交給的參賽任務,取得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
廣東各參賽隊多個拳頭項目在賽場上強勢出擊:田徑斬獲16金,水上項目(賽艇、皮劃艇、激流回旋)勇奪17金,保持強勁實力﹔跳水、體操均獲8金,保持全國優勢﹔拳擊勇奪7金,打出霸氣﹔空手道、羽毛球等項目與社會團體攜手拼搏摘得5金以上,展現出廣東開放辦隊參賽的創新成果。此外足球、籃球等大球項目也表現出色。這些項目取得的金牌數佔整個代表團金牌總數超過了70%,說明廣東的優勢項目明顯,成效突出。網球項目、冰雪項目也得到了突破。
二青會賽場,廣東團新人涌現,15歲的體操小將歐鈺珊獨攬6金,成為二青會體操多金王﹔雙胞胎“姐妹花”朱翠薇、朱翠妍以及莫家蝶、張桂萍、嚴海玲等人在田徑比賽中均斬獲3金以上,成為田徑賽場上最亮麗的廣東“元素”。同時,各參賽隊有28人獲得2枚以上金牌,展現出廣東青少年運動員基礎扎實、能力突出。
二青會廣東代表團副團長、廣東省體育局副局長許建平表示:“二青會廣東的成績基本上體現出了廣東青少年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廣東21個地市悉數參加,夏季項目全參與,冬季項目多點開花,參賽的體校和社會俱樂部分別有70%和80%都獲得了名次,說明廣東既廣泛參與,又有一定的競爭力和質量,體現了廣東青少年體育運動蓬勃、健康發展。”
社會組百花齊放顯厚度
二青會共設49個大項,包括37個夏季項目、5個冬季項目和7個全能項目。增設冬季項目,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全面接軌﹔增設龍舟、中國式摔跤等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使青運會更富有“中國特色”﹔增設全能項目,充分利用我國不同項目之間的發展優勢,立足現有資源,科學探索跨界跨項選材。這也讓南北各地方運動特色得以充分發揮,收到百花齊放的效果。
縱觀全局,本屆青運會創造了一批好成績,涌現出一批希望之星。在場地自行車、射擊、舉重、田徑等項目上,共有2人1隊破2項全國紀錄、平1項全國紀錄﹔共有3人1隊破4項全國青年紀錄﹔共有2人3隊破4項全國少年紀錄。其中,擊劍項目有3名海外華人華僑參賽並有1人獲得男子佩劍個人銀牌,這也是華人華僑運動員在二青會上首次奪得獎牌。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項目的體校組和社會俱樂部組水平分化明顯,比如,職業化程度較高的籃球項目,CBA聯賽各俱樂部梯隊強勢出戰,打出了相當高的水准﹔而足球項目則由於受中國足協U系列賽事和國青隊、國少隊集訓等影響,出現了優秀選手缺陣的遺憾。
據介紹,目前中國足協U系列賽事覆蓋了U-13、U-14、U-15、U-16、U-17和U-19共6個年齡段的比賽。而二青會足球項目設置也基本與之吻合,除了保留U-18外,其他5個小年齡組別與中國足協U系列賽事完全一致。
一位廣東著名教練告訴記者,各地對二青會的重視程度不同,比賽經費、獎金等激勵措施,成為左右各代表團組隊的關鍵因素,最終,亮相二青會的球隊並不能完全代表各地足球青訓的最高水准。
廣東足球隊在二青會上收獲6金4銀6銅,其中,廣州和深圳小將作出重要貢獻,這也反映出廣東足球青訓工作做得相當扎實。
值得一提的是,由4名大學生組成的廣東省中山大學皮劃艇隊,亮相二青會太原市水上中心靜水皮劃艇項目賽場,他們也是二青會皮劃艇賽場上唯一的高校隊伍。
二青會是“00后”整體亮相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第一次盛會,而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剛好在年齡上吻合,他們的出現,填補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一項空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