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參與體育 體育造福人人
11年前的北京奧運會給我們留下了什麼財富?有恢弘的“鳥巢”和“水立方”,有一幕幕激動人心的賽場經典,還有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
難忘11年前的那個夏天,中國競技體育抵達了一個頂峰。但頂峰並非終點,而是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新起點。
將奧運開幕日定為“全民健身日”,14億中國人,一起站在這個新起點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朋友圈裡,晒晒運動“成績單”已成為流行﹔都市裡不斷延伸的綠道,承載著越來越壯大的跑友群。每個周末,總有數場馬拉鬆在各地舉辦——這個曾看似高不可攀的運動,如今超過99%的參與者都是普通人而非專業選手。除了跑步之外,運動正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一份多樣化“菜單”——從大眾流行的廣場舞、健步走,到小眾青睞的馬術、擊劍、攀岩……運動的世界裡,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美好感覺。
健康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國人的生活,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視健康、追求健康。體育運動是健康生活最好的陪伴,全民健身正在為健康中國構筑起堅實的向上階梯。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下發,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政府、社會、家庭、個人聯動,推動著全民健身真正覆蓋全民、服務全民。“十五分鐘健身生活圈”拉近了運動與生活的距離,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一步步落到實處﹔各種健身“黑科技”引領著潮流,成為青年人喜愛的時尚﹔從“愛運動”到“會運動”,科學健身的理念為更多人所接受……
告別“短缺時代”,衣食住行的改善,標志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升,離不開體育元素的注入,體育文化的培育。為美好生活筑牢根基、添加色彩,全民健身依然任重道遠。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我國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33.9%,其中20∼69歲居民經常鍛煉率為14.7%,成人經常鍛煉率處於較低水平。另一方面,我國各年齡階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0%、71.6%、81.0%。為此,《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分階段提出了一系列努力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30分鐘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人數比例達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超過70%和90%﹔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全民參與。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生命在於運動。以中國傳統“治未病”的理念觀照,運動無疑是一劑“良藥”。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每個人健身意識、運動習慣的養成,最終將匯聚為全社會的文明風尚,強健起民族的筋骨,鼓舞著民族的精氣神。
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參與體育,體育造福人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