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榕江縣第四中學學生在上體育課。 |
又是一年開學季。寒假期間,不少小朋友在家吃成了“小胖墩”,這可不是好現象。
擁有強健體魄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基礎。新學期,安徽、湖北等多個省市出台新政,要求中小學校確保學生每日1至2小時的體育鍛煉。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對孩子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筆者的記憶中,十幾年前,中小學文化課擠佔體育課是常有的事兒。體育課“水分”越來越大,學校的“豆芽菜”“小胖墩”“近視眼”人數增加。
少年強則國強。運動習慣的養成,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中小學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扭轉當下的教育風氣,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多方轉變觀念,給予重視和配合。
從學校的角度看,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學校體育的考核督查力度,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中考體育考試標准制定得太低、無法如實反映學生體育素質﹔學校開設體育課敷衍了事,不重視課堂內容。在這樣的氛圍下,即使體育老師有心,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從家長的角度看,一是“學習大於天”的觀念還大有市場,補習班、培訓班、特長班“幾座大山”造成孩子課業負擔過重。二是有些家長見不得孩子受一點傷,讓學校在開展體育課程時不得不自縛手腳。因此,一些學校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慮,不敢開展跨欄、跳高、標槍等項目,就連過去校園裡常見的單雙杠也被拆除。
開展體育課、加強體育鍛煉,是關系到孩子成長的大事。青少年時期養成的習慣,往往會跟隨一個人一生,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的一生。學校、家庭、社會要多管齊下增強孩子體質,讓青少年體魄強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