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模式釋放多元活力(體壇觀瀾)

——關於全民健身時代命題的思考之三

晨 曦

2017年05月02日05: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眾的健身意識已被喚醒,未來,全民健身還要在“群眾”二字上多下功夫。從“政府抓”向“社會辦”延伸擴展,充分激活釋放群眾中的內生動力

  

  今年的天津全運會將設立19個群眾性項目,共有154塊金牌授予來自大眾的體育愛好者。龍舟、柔力球等基層開展活躍的群眾體育項目登堂入室,進入全運賽場,本身就是對近幾屆全運會執行奧運戰略的一次重新認識和擴展。由此也釋放出強烈信號:競技體育和群眾健身涇渭分明的邊界正逐漸模糊,體育的多元社會功能正在逐漸被開掘、豐富,展現其應有的光彩。

  全運會的改革,旨在讓普通百姓參與體育有更多獲得感,產生的積極影響也一定會超越全運會的賽場,真正體現出全運會在體育事業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引領體育改革不斷深化。

  同時也應該看到,在全民健身的宏大舞台上,過往政府唱“獨角戲”的模式也正在改變。以什麼樣的方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升級和多樣化的健身需求,正是當下最要緊的現實課題之一。如今,大眾健身的人群和形式不斷細化,小眾健身圈正在形成,由此產生的各種需求也更趨旺盛和多元。以新的模式,充分動員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力量來應對如此生機盎然的全民健身熱潮,正在各地不斷破題。

  全民健身要立足公益,擁抱市場。如今,越來越多興起於民間的健身俱樂部、體育文化場館、健身中介機構、賽事運作公司構成了活躍的社會體育因子。政府部門應該放下身段、降低門檻,向社會和市場開放更多體育資源,進一步激發民間資本投資體育的活力。在全民健身的舞台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通過差異化、多樣化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向全社會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務,健身人群多樣化、多層次的健身需求才可能更好被滿足。

  全民健身要將根基扎向校園。校園是體育設施和場地的“富礦”,此前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與此同時,學生身體素質雖然有止跌的跡象,整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體育部門要遵循“大健康”“大體育”的理念,帶著教練、帶著經費、帶著項目主動進入校園,推動學校體育開展,讓學生至少掌握一門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帶動學生體質素質提高。與此同時,教育部門也要敞開大門,因地制宜開放體育設施,讓校園成為全民健身的新基地。

  全民健身要以服務群眾為根本。大眾的健身意識已被喚醒,未來,全民健身還要在“群眾”二字上多下功夫。從“政府抓”向“社會辦”延伸擴展,充分激活釋放群眾的內生動力。全民健身呈現出的圖景,也必將比過往更加鮮活生動。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2日 15 版)

(責編:劉軍濤)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