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球迷對規則的了解和理解或多或少有盲區和死角,有人卻出於對球隊情感等原因動輒指責裁判,這是很狹隘的
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很快又將進行一輪角逐,國內足壇的中超、中甲聯賽也到了確定賽季排位的關鍵階段。臨到這種時刻,一面是比賽過程中每球必爭,拼得更激烈,另一面就是對裁判員的判罰錙銖必較,誰也不願意在細節上受到損失。
有鑒於此,中國足協接連舉辦培訓活動,特別是向採訪比賽的媒體記者宣講國際足聯最新版本的規則。未雨綢繆總是有必要的,盡可能減少在傳播信息時的誤解誤導,對比賽雙方和關注比賽的球迷也是公正和負責的。
說起來,足球運動好像很“平民”,人人都看得明白,誰都能評頭品足。可是,媒體負有引導輿論之責,起碼要做好三項功課:
一是了解規則。國際足聯根據比賽實戰的情況,不斷調整和修訂規則。既然傳播足球信息,規則的變化本身就是信息,媒體有責任幫助球迷用新規則的眼光觀賞比賽。
二是理解規則。搞清楚規則為什麼做出修訂,條文字面之下的真實用意何在。機械執行規則是及格標准,吃准規則實質是藝術,所以,裁判員才會在等級和執法水平有檔次之分。
三是表述規則。媒體不能說外行話,即便是球迷都明白何意的俗稱,隻要涉及規則,總得有根有據,用詞不當、不准甚至不對,是可能以訛傳訛的。
中國足協裁判主管部門以多媒體方式,逐一解讀新版規則的改變,讓媒體記者有“原來如此”的感覺。至於為什麼理解上有過偏差,也通過與裁判專家溝通交流得以釋疑。
足球比賽,勝負懸念和競爭觀賞是魅力之所在,而這一切均須在規則的嚴格約束和保護下進行。喜歡足球的人大多不會承認自己是足球“法盲”。其實,一般的球迷對規則的了解和理解或多或少有盲區和死角,有人卻出於對球隊情感等原因動輒指責裁判,這是很狹隘的。由此可見,足球規則“掃盲”做得遠遠不夠。而且,脫離實戰的規則“掃盲”效果會差得多,還是應結合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的廣泛開展,將其融入其中,這也是積澱足球文化的內容。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9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