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辦賽第二個10年的起點上,舉辦至第十一屆的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鬆賽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口號:煙花三月,跑者天堂。
舉辦一項馬拉鬆賽事,應該以推介城市為主,還是以服務跑者為主?這在國內馬拉鬆賽事初興之時並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因為賽事大多因打造城市名片的訴求而生,宣傳城市風貌、推介城市資源也就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至於跑者的感受,則是在國內馬拉鬆賽事越辦越多之后,才日漸成為被賽事組織者重視起來的話題。
如果只是把馬拉鬆賽事當成打造城市名片、推介旅游資源的載體,賽事組織者很容易把精力與資源投入到規劃“最美”賽道、謀求電視直播上去。此時的跑者,其角色定位多是在萬人齊跑大場面的參與者與賽事節日氛圍的助推者之間轉換﹔至於每一個參賽個體的感受與訴求,很難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滿足。
讓比賽回歸賽事本身、讓跑者成為賽事主角,本不該成為問題。但在馬拉鬆賽事越來越被異化為一種工具的背景下,改變這一現狀也成為需要勇氣與擔當的事情。今年的揚州馬拉鬆,為了做到“跑者為本”,相應匹配的是初次參賽者的賽前訓練營服務、12萬瓶賽道飲用水的科學配置、100台移動廁所與15輛存衣大巴的增設到位,以及數百名專業醫護人員的全程接力陪跑和數千名志願者的全方位服務。
相比較而言,為美化賽道推行“穿靴戴帽”工程、為推介城市爭奪電視直播資源,或許更為各城市辦賽主體所熟悉。而以跑者為本、為跑者服務,盡管可以與推介城市並行不悖,但能夠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嘗試做出改變的城市可謂少而又少。
跑者才是馬拉鬆賽事的核心要素,服務跑者則是舉辦馬拉鬆比賽的永恆主題。以人為本、服務跑者,這是當下籌辦馬拉鬆賽事的恰當選擇,當然也會成為一項馬拉鬆賽事領跑其他賽事的根本路徑。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7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