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衛(左)與本報記者。
今天,南京第二屆青奧會結束最后一個比賽日的角逐,8月28日,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名選手將在閉幕式上依依惜別。4年后,下一屆青奧會將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和奧運會相比,青奧會淡化了競技、錦標和商業化,更加強調文化、教育和交流,讓體育回歸本源的同時,也強化了體育的教育功能,令人耳目一新。記者在青奧村採訪時,巧遇兩年前於格拉斯哥奧科會(奧林匹克科學大會)上結識的旅美學者、美國紐約州伊薩卡大學健康與體育學院副教授關紅衛博士,他作為擁有體育和教育雙背景的專家,應邀回國參加青奧會文化交流活動的設計、實施工作。關紅衛表示,青少年身體素質、體育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功能已經成為國際前沿課題,體育實驗室、體育啟蒙等項目通過青奧會這個舞台得以實施,和我國正在深化的“體教結合”異曲同工,有很多做法可供借鑒。
交流與競技
擁有同等價值
關紅衛博士早年就讀於北京體育大學,1998年獲運動生物化學碩士學位,1999年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深造,主修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並於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
關紅衛曾任國際華人體育與健康協會(ICSPAH)主席,2012年獲得美國伊薩卡大學終身教職,目前擔任伊薩卡大學健康與體育學院中國交流項目主任。旅居美國15年,關紅衛一直與國家體育總局和國際奧委會保持密切聯系,參與了奧運會等國際體育盛會文化交流和教育項目的設計和實施,對歐美體育文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等領域頗有研究。
“不同於奧運會,青奧會更注重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正面影響,因此,我們設計了很多與文化、交流和教育相關的項目,打造不一樣的青奧會交流平台。”關紅衛表示,作為體育和教育雙重專業背景的專家,他獲邀參與青奧會的組織工作,“能將204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少年會集在一起,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他們之間的交流,這與競技擁有同等價值。”
要讓體育完美回歸校園
關紅衛告訴記者,本屆青奧會採用“28+1”的模式,“南京2014武術比賽”作為獨立項目亮相,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和前主席羅格的熱捧,“對於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事實上,歐美對武術的理解並不深,特別是文化層面的內容,剛好借這樣的平台展示自己。”
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羅格說:“我們不僅要給全世界最具天賦的年輕運動員們創造一個競技賽事,更是要構建一個能讓來自全世界青年人通過運動、文化、教育互動的交流平台。”巴赫則表示:“年輕人需要通過體育這個平台交流,離開沙發和電腦,並最終讓體育在中國完美地回歸校園。”
不設獎牌榜、增設國際選手相互合作的跨國混合比賽,這是青奧的創新﹔開放體育實驗室、開展體育啟蒙項目,這是青奧獨特之處﹔加上文化小屋、文化展演、形形色色的城市文化活動……
關紅衛表示,還有音樂減壓、觸摸南京、探尋老山等活動,都是基於文化交流設置的活動項目,受到世界各地青年的喜愛,“青奧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透過體育看世界的窗口,體育的教育功能得以凸顯,教育對體育的正面影響在歐美已經有科研數據支撐,深化‘體教結合’的落腳點還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想這方面我們大有可為。”
為羅格“搜城”
尋找太極鞋
青奧會期間,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羅格出席大會,而他最令媒體關注的舉動就是跟隨廣州太極拳大師張芳學打太極拳。
這期間還有一段趣聞。既然是學打太極拳,羅格也要有一身裝備。但后來工作人員發現,羅格的腳板超大,為他准備的太極拳專用鞋都不合適。於是,有關方面展開全城“搜鞋”行動。
和張芳一起完成教學的翻譯叫呂小林,她也是武術科班出身,后來赴美創立兩家武術培訓機構,此番隨她一同來南京參加武術比賽的弟子,代表美國隊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呂小林和關紅衛是老友,於是關紅衛也積極參與到“搜城”行動當中。“羅格先生穿45碼的鞋子,我們市面上隻能找到44碼的,而且還偏小。”關紅衛笑言,“后來我們去了五台山體育場等多個地方,總算找到了合腳的太極拳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