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青奧會1.8萬名“小青檸”中,有46名來自香港的志願者。雖然人數不多,但從賽場、禮賓服務到醫療保障,從媒體引導到語言翻譯,香港志願者的身影頻頻閃現。目前一些志願者隨相關比賽的結束而告別青奧之旅,他們分開時手牽著手,流下不舍的眼淚。
青奧會的舉辦,對社會的影響之一是,志願精神得到進一步推廣,志願服務的觀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志願服務的模式更為完善。幾年前北京奧運期間,志願者們甜美的微笑和熱情的服務讓人印象深刻。這讓更多人體會到志願者的微笑,是一個人的表情,千萬人志願者的微笑,匯聚成一個城市的表情,從而讓這座城市顯得親切而溫暖。
志願精神廣為傳播的同時,志願服務其實又僅僅是“單純的服務”那麼簡單。 南京青奧會上,一些志願者有自己的想法就會表達出來,富有見地地抒發己見。他們“想要真正參與進自己提供志願服務的活動中去,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提供服務的人”。這就是志願服務思維的進步。
另一方面,這對相關政府部門也提出了新要求。面對志願者的新訴求,政府需走出千篇一律的“管理思維”,要用“引導思維”去幫助他們更好地投入工作。本次南京青奧吸取以往志願服務經驗,在志願者的紀律和約束制度上酌情簡化,積極創新,尋求改變,比如不再對志願者的言行作過多限制性要求,反而鼓勵志願者在新媒體上表達自己的感受、增加志願者工作的關注度,讓志願者自己報道自己。實踐表明,給志願者更大的自由度,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再呆板,他們更熱情、更靈活、更投入。
來自香港的志願者說,在香港參與志願服務的人群龐大,分類很細,義工協會各司其責。還有一位志願者說,80后更多是出於一種國家責任感去做志願服務,而90后則同時也會要求個人願望得到滿足。這兩種聲音其實是對志願服務提出與時俱進的要求和期待。值得欣慰的是,南京青奧對志願精神的推廣,和對志願服務細節改進的推動,都正促使“志願者”和“志願活動”日趨成熟。(梅劍飛)